
Ally 數據分析師, LnData
沒有妥善安排好時間,很容易事情做不完orz...

Yvonne 資深經理, NUEIP
加班的前提盡可能是「非常緊急且今天必須完成的任務」。長期加班不但影響員工健康,也表示主管在工作安排上可能出現問題,需要了解原因。
工時加班
台灣職場中,七成工作者需要加班,其中甚至有一成的人幾乎每天都在加班。大家都是辛苦的社畜QQ
大部分加班的原因都在於與人力不足,部分則是和開會、主管要求有關。除此之外,少部分員工仍會基於上級壓力,在工作完成後仍選擇加班。
Ally 數據分析師, LnData
沒有妥善安排好時間,很容易事情做不完orz...
Yvonne 資深經理, NUEIP
加班的前提盡可能是「非常緊急且今天必須完成的任務」。長期加班不但影響員工健康,也表示主管在工作安排上可能出現問題,需要了解原因。
調查顯示,在台灣製造業、營建業平均加班工時是最長的; 而廣告行銷中,加班則是普遍情況。
是不是覺得加班只屬於社畜的?其實職等越高,也代表著工作量越多,加班比例更是隨之提升!
Kevin, LnData 行銷經理
當主管後才發現什麼都要管,反而更常加班!
明明也是上班,卻沒有錢拿?數據顯示在加班的民眾中,有順利領到加班費的僅佔四成,剩餘的不是沒有加班費,就是只敢申請部分!QQ
不敢申請? 太難申請?
雖然許多公司可以申請加班,但因申報流程複雜,或是需要過多審核、提前或當面告知、紀錄加班工作項目等,可能導致員工不敢申報或難以申報,甚至產生怨言。可考慮簡化或數位化加班申請流程。
點擊色塊看不同平台討論內容!
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近九成勞工會因加班而產生負面情緒,這時勞工朋友們往往會在社群平台抒發。進一步觀察,發現在不同社群平台上大家討論的聲量多寡與面向有些許差異。
不少網友在社群上抱怨或質疑企業是否按規定發放加班費,並討論加班文化與透明薪酬制度。此外,打工族也開始更加重視自己的加班權益;而企業也應重視員工情緒,並檢視工作安排與流程制度,減少員工加班需求。
疫情後,遠距辦公成為趨勢,台灣工作者也有響應這個熱潮嗎?
將近八成的工作者還是採全實體辦公,僅有1.6%的工作者是全遠距辦公。
是否覺得年輕人比較喜歡遠距辦公?調查顯示,未滿35歲的工作者選擇全實體辦公的比例確實明顯較少;55-64歲的民眾中僅有兩成的人偏好遠距辦公。
是否覺得遠距是科技業紅利?不出所料的,軟體、工程相關職務採混合辦公的比例明顯較多。值得注意的是,醫療人員的全遠距辦公比例最高,可能受疫情延續的遠距政策影響;而企業內部行銷則幾乎沒有遠距的機會。
NUEIP HR
Monica
NUEIP HR
Yumi
聽聽他們說
移動滑鼠到對應人物上
延伸討論:
對遠距辦公的想法/態度
原PO是一間小型電商公司的老闆,自認開出不錯的公司福利,但由於公司仍以實體規畫為主所以尚未有遠距制度,覺得也許是因此而難以吸引年輕人,所以發文想討論是否對新鮮人來說將遠端工作是個重要條件
部分網友表示有些人不喜歡被固定在一個地方工作,建議原PO規範遠端工作的準則,例如上下班打卡、繳交報告,並先試行一兩週,將WFH作為獎勵開放給表現優異的員工。另有網友認為只要有有效的績效管理和足夠獎勵,完成工作即可,不必擔心員工偷懶。
數位游牧家-Amber:我目前在國外,與公司進行遠端工作。對我而言,全遠端工作將距離成本降為零,並享受更自由地生活模式。對於住得離公司較遠的同仁來說,不必長時間通勤,有助於延長工作壽命;對公司而言,特別在人才短缺的時代,地點不再是限制,更能找到優秀的人才。
當然,遠端工作也伴隨較高的溝通成本,且更要求個人的時間管理能力。總體來說,我認為能夠彈性選擇工作地點,不論是在公司還是遠端,都能更靈活地平衡工作與生活的節奏,對長期工作有正面影響。
薪資與獎金
覺得自己薪水太少?在台灣,有將近六成的民眾月薪不到五萬。只要高於8萬,你就是全台的PR90!
台灣平均月薪最高的產業是金融及保險業,接著則是電力與燃氣、資通訊產業。三個產業平均薪資皆超過八萬!
台灣各產業男性平均薪資高於女性9.7K,醫療保健業差距達46K。
性別分工導致護理師多為女性、醫生多為男性,拉大了薪資差距。
天花板還在?
現在產業薪資差異的情況持續改善,所謂"天花板"也越來越少見。統計數據顯示反應的是特定產業中,不同性別在年資、學歷甚至職位選擇上可能存在差異。或許我們更須從教育開始,跳脫刻板的學業與職涯選擇思維。
想知道哪些地方的薪資最誘人?資料揭曉:北部薪資普遍較高,但最亮眼的竟不是台北!新竹靠著資訊電子工業,直接超車台北,成為全台最高薪城市!
你今年有調薪嗎?調查顯示,雖然多數企業有調薪制度,但仍有過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公司沒有明確調薪制度或是不清楚。而雖然制度可能不夠透明,但仍約有半數的企業能夠實現穩定週期性調薪,算是一個好消息。
Kenny 財務總監,
LnData
公司員工多,調薪可能動輒
千萬成本
你怎麼看呢?
......
延伸閱讀:基本薪資連續漲 看〈最低薪資法〉怎麼說
超過五成勞工薪資的增幅在1%至5%之間,而調薪不到1%者也多達4成4,顯示大多數員工薪資增幅較為有限。
根據主計處數據統計,住宿與餐飲、藝術娛樂等產業在去年的薪資成長最高,可能因服務業缺工需提升薪資以利人才招募。而我們也常看到新聞報導,餐飲業祭出高薪搶才。
調查顯示,約有33.6%的人僅有收到薪資轉帳紀錄,而沒有收到電子或是紙本的薪資單。
我想喘口氣!
假期、排班、請假與打卡
當今需要打卡的上班族中,只有約15%的人還依賴傳統打卡機。尤其在疫情後的WFH(居家辦公)時代,創新打卡方式更加受歡迎。
各行業打卡方式不同,製造與資訊業多用感應打卡,餐飲業約50%仍用紙本。顧問業因彈性工作,約一半無需打卡。
手機幾乎是現代人的必帶物品,反倒是會時常忘了帶識別證。未來以手機為核心的打卡方式,可能會成為主流。
行動裝置打卡可取代紙本或實體卡片的需求,減少資源浪費,也更符合現代數位化和環保的趨勢。
在廣告與行銷產業中,一個月不請假反而成了「異常」現象。至於農林漁牧與住宿餐飲業,每天身負守護大家飯碗的使命,自然也不會輕易懈怠。
同樣的,具有服務或業務性質的人員,每月平均請假比例也相對更低。
延伸討論:
無法好好請假的工作環境
從不同產業、職務請假比例來看,請假次數的差異可能源自於文化、壓力和人員配置。若是過度依賴少數員工, 沒有彈性的排班制度,缺乏有效的替補機制,讓員工休假不易,可能導致工作壓力堆積,形成惡性循環。
在我們的社群洞察報告中,我們觀察到許多打工人們普遍面臨不敢請假的困境,主要可能是因為公司文化、工作繁多沒有時間請假、或難以找到代班人手等等的問題。這種情況在各行各業中都有所存在,而在護理師群體中尤為突出。
「我也是 ,都不太敢請假」 「我也是但還是照請」
「要看是因為什麼而請吧,非不得已的情況要請就不會怎樣,如果非必要而請的就會覺得有點罪惡感」
在社群論壇上時不時也會看到員工抱怨主管拒絕批准請假,要求詳述原因等情況。某些情況下,主管不批准請假的行為過於苛刻,進而引發廣泛的討論和公憤,網友們對此深表不滿。這些事件促使我們應更深入地思考,並倡導一個健康的職場環境,確保員工能夠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,放心請假。
「只要有請假的正式對話紀錄,就可以好好休息了。 請假是無法拒絕的。」
「爭取權益為什麼要這麼卑微,看不懂」
「有些公司文化比較差的,主管就會開會檢討你請假的原因,做到後面也是離職比較多」
不同產業給員工的特休假期也不同。例如生技業員工普遍享有更多假期,製造、零售等產業員工則較離不開工作崗位,反映各行業的生態差異。
最常使用的特殊假以旅遊假為最多,但仍有接近七成的工作者沒有特殊假。
Monica, NUEIP HR
勞基法的假實在太少了,以NUEIP來說,會鼓勵員工去休息、充電。除了圖表中的特殊假,不補班、自主連假、週五提早下班、全薪病假等也都是選項。
David, LnData 數據科學家
在數據公司上班,應該放一個「數據淨空假」!
顧問、廣告行銷業給最多特殊假,醫療產業、營建業及農林漁牧業相對自由。
竟然有這麼多假可以請,讓人好奇:大家都拿什麼理由請假呢?接下來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五花八門的「奇葩」請假理由,絕對讓你大開眼界!
大多數產業員工對請假方式有些不滿,尤其是金融保險與營建業。
有趣的是,住宿餐飲、農林漁牧也認為請假沒什麼不方便,住宿餐飲業的人說:「想請就請,前提是別和同事搶假期!」農林漁牧的夥伴則開心地表示:「只要天氣不配合,老闆就乾脆讓我們放假!」
這樣讓工作輕鬆點
企業與HR管理
「HR管理工具」指的是用來協助人力資源部門進行管理、規劃和執行各種人力資源相關工作的軟體或平台。這些工具幫助HR團隊有效處理招聘、員工數據管理、工資計算、考勤追蹤、績效評估、員工培訓等任務。市面上常見的工具包含:104企業大師、NUEIP、飛騰等。
什麼是HR在人事管理的流程中的最大痛點? 算績效和薪資最棘手
在系統功能面上,操作簡便與否是多數用戶最在意的點;其次則是功能是否完整全面。
討論人資系統時,關鍵詞「app」、「排班」、「打卡」、「登入」、「Line」等頻率較高。顯示排班與打卡功能是大家關注的主要問題。
小結:企業可以怎麼做
企業要想解決員工痛點,消除期待落差,以建立更和諧且信任的雇主與員工關係,可以嘗試以下三大要點建議
要求企業建立有效的溝通管道,定期進行員工調查、反饋會議或一對一訪談,讓員工的聲音被真正聽到。透過主動傾聽,管理層可以了解員工的需求、困擾和期望,進一步制定符合員工需求的改善方案,讓員工感到被重視,提升工作滿意度。
企業可透過數位工具和流程自動化,提升工作效率,減少員工重複性工作負擔。同時,結合永續理念,推動綠色辦公和可持續發展目標,讓員工在為環境盡力的同時,也感受到自身價值的提升。例如,企業可以推行碳足跡管理、減少紙張使用等永續政策,創造更具意義的工作文化。
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,提升舒適度和健康意識至關重要。企業可以為員工提供靈活的工作空間、健康設施(如健身房或健康計劃),以及更加彈性的工作時間安排,讓員工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。此外,遠程工作選項和混合辦公模式的引入,能幫助員工減少通勤壓力,提升工作滿意度和生產力。
LnData 麟數據科技
地址:110 台北市信義區松德路159號16樓之1
聯絡電話:(02)2394-8800
客服信箱:service@lndata.com
Copyright © 2024 LnData, Inc-All Right Reserved | 麟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Ariel 客戶成功經理,
LnData
調薪可以增加我的工作誘因!